本文源自:金融界
在国庆节前夕,金融监管部门给予了六家国有大行一份“大礼包”。9月24日,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,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。这一举措旨在缓解大型银行因营收下滑导致的资本压力,同时也为提升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供支持。
大行资本补充迫在眉睫
近年来,随着经济转型和商业银行扩张放缓,加之净息差收窄和营收下滑,整个银行业受到内源性资本补充的压力。数据显示,2024年上半年,六大国有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.80万亿元,同比下滑2.56%;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833.88亿元,同比下滑0.96%。其中,工商银行的营收同比下滑了6.03%,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下滑幅度也超过了3.5%。
面对这种情况,国家采取增资措施可谓恰逢其时。李云泽表示,此次增资将按照“统筹推进、分期分批、一行一策”的思路实施。业内专家预计,增资规模可能达到3000亿元左右,将通过中央汇金公司注资、定向增发、发行特别国债等多种方式进行。这不仅将极大缓解大行因营收下滑导致“利润转增”降低的难题,还将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,进一步巩固大行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。
中小银行发展困境重重
与国有大行相比,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。连续几年的减费让利政策,加上大行普惠金融业务的下沉,使得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。一位沪商行高管表示:“全国的农村商业银行今年已经是相当困难,依靠内源性方式补充资本当前已非常艰难,而大部分中小银行也不具备外源性资本补充的能力。”
上海农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张启等人分析指出,随着大行对普惠业务和个人业务的下沉,农村中小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受到侵蚀,企业贷款和票据贴现的比重提升,导致资本耗用增加。以上市农商银行为例,2023年,贷款总额在资产总额的占比为54.55%,其中有12家农商行企业贷款比重高于个人贷款。
为缓解中小银行的资本压力,自2020年12月以来,全国已有24个省区市共发行了4820亿元规模的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。其中,辽宁和河南发行额最高,分别为796亿元和619亿元。然而,这些措施仍未能完全解决中小银行面临的资本补充难题。
结语
面对当前的经济环境和金融格局,国有大行和中小银行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。国家对大行的资本补充无疑将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,但同时也可能加剧中小银行的生存压力。如何在支持大行发展的同时,为中小银行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,将是监管部门需要持续关注和平衡的问题。未来,可能需要更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支持中小银行的发展,以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多层次性和稳定性。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责任编辑:江钰涵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