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%

爆发式增长的指数基金,将对A股生态产生极大影响。机构测算显示,被动指数基金持股占比快速提升。截至6月底,被动指数型基金持有A股公司的市值,占全A流通市值的比例升至3%,较去年6月底增长近50%。此外,偏股型基金的前50大重仓股中,被动指数基金的持股占比已经突破50%大关,跃升至51.6%,而2021年底该比例仅为22.9%

◎记者 赵明超

指数基金迎来发展风口,基金公司纷纷入场,展开激烈拼抢。

从业内最新动向来看,在传统的宽基指数领域,基金公司纷纷开启降费策略,而对于新推出的指数则是一拥而上。以近期火爆的中证A500指数为例,公募已经布局数十只产品,包括指数、指数增强、ETF及ETF联接等类型。

基金公司激烈争夺的背后,是指数基金广阔的发展空间。今年以来,ETF成为基金公司规模增长的急先锋,当前ETF规模已经突破3万亿元,多只“巨无霸”产品的规模突破千亿元。如何理解指数基金的狂飙突进?这对行业生态会带来哪些影响?在众多竞争者中,基金公司如何胜出?

新台阶 规模突破3万亿元

ETF规模迈上新台阶。

Choice数据显示,2023年底,ETF规模为2.05万亿元。今年以来,短短10个月时间,ETF规模已突破3.6万亿元。仅在10月8日,权益类ETF规模单日创纪录增长1500多亿元,这也使得权益类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。

千亿级权益类ETF阵营也持续壮大。截至10月18日,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为3951.29亿元,易方达沪深300ETF规模为2589.14亿元,华夏沪深300ETF、嘉实沪深300ETF、华夏上证50ETF规模均超过1500亿元。此外,易方达创业板ETF、南方中证500ETF、华夏科创50ETF的规模均超过1100亿元。

ETF缘何爆发式增长?华安基金总经理助理许之彦表示,指数基金尤其是ETF产品,不仅透明、费率低、操作便捷,而且流动性突出、更加公平,不仅机构投资者近年来持续加大ETF的投资,个人投资者也纷纷选择ETF作为投资工具。

“今年以来,不少新开户的投资者就选择ETF作为投资A股的工具。”许之彦说。

鹏华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总经理苏俊杰认为,ETF之所以爆发式增长,除了中央汇金频频出手增持宽基类ETF,还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介入有关。受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影响,这些机构的资产端压力较大,需要加大对权益类产品的配置。而ETF“分散投资、被动管理、透明度高及低成本”的特性天然契合这些机构投资者的配置诉求。

“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,ETF既分散了个股的风险,又能实时跟踪行业投资机会。此外,ETF降低了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门槛,如购买科创板的股票有市值门槛的要求,而直接购买ETF没有门槛。”苏俊杰说。

在银华基金ETF业务总监王帅看来,今年以来,权益资产的投资性价比进一步提升。与此同时,ETF基金作为投资工具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发挥,机构投资者对宽基ETF关注度显著提升,叠加9月下旬以来的反弹,共同推动ETF爆发式增长。

新生态 ETF话语权显著提升

爆发式增长的指数基金,将对A股生态产生极大影响。

据兴业证券测算,被动指数基金持股占比快速提升。截至6月底,被动指数型基金持有A股公司的市值,占全A流通市值的比例升至3%,较去年6月底增长近50%。此外,偏股型基金的前50大重仓股中,被动指数基金的持股占比已经突破50%大关,跃升至51.6%,而2021年底该比例仅为22.9%。

部分千亿级ETF已成为上市公司重要股东。近日,中芯国际公告称,易方达科创板50ETF增持中芯国际境内股票961.62万股。此次变动后,该基金持有中芯国际境内股票1.087亿股,占公司境内总股本的比例为5.47%,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.36%。

“个人投资者或从直接投资股票逐步转向投资ETF,交易行为及选择或更为理性,减少投资小微股票,转而向基本面更优的大中市值股票集中,优质股票的投资价值得到更为充分的挖掘和认可,市场定价效率或得以提升。”王帅表示。

在苏俊杰看来,当前市场有一个显著特征,就是增量资金以ETF的形式参与市场,由此形成了对部分行业和板块的定价权。未来,随着ETF占比的进一步提升,ETF成为投资者入市的主要方式后,指数将越来越难以被战胜,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将更加有效,业绩优异、受市场认可而被纳入指数的成分股,将享有更高的估值和流动性溢价,由此形成良性循环。

新打法 多管齐下全力迎战

有人欢喜有人愁。部分ETF成为“巨无霸”,部分产品则沦为迷你基金。同类产品,也在剧烈分化。

以沪深300ETF为例,截至10月18日,有4只沪深300ETF的规模超过1000亿元,但也有4只沪深300ETF的规模不足2亿元。

马太效应缘何如此显著?在王帅看来,作为被动指数型产品,产品同质性极强,跟踪相同指数的ETF基金的业绩表现或无明显差别,规模、流动性、跟踪误差、费率、品牌效应等因素成为投资者选择标的时的重要参考指标。头部公司的产品运作管理经验更为丰富,同时具备规模效应优势,加之在市场营销及渠道开拓方面的投入,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影响力和客户认知度,导致马太效应越来越强。

不过,面对强者恒强的局面,多家基金公司依然在坚持入局。5月,富国沪深300ETF成立;8月,东财沪深300ETF成立;9月,招商沪深300ETF成立。

当新的宽基指数出现时,竞争尤其激烈。8月27日,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,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将于9月23日发布中证A500指数。指数尚未发布,10家基金公司即上报了中证A500ETF。

中国证监会网站显示,10月15日,多达43只中证A500相关产品上报。此后,新产品仍在持续上报。

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,不少公司宣布降费。仅10月以来,便有银华基金、博时基金、华夏基金、鹏华基金等公司宣布调低旗下部分ETF费率。

“随着市场的成熟和定价有效性的提高,费率自然会下降,这也是与同业对标、获取竞争优势的方式。降费虽然短期内会减少管理费收入,但可以通过提高投资者体验来抢占市场份额,从而带动规模的上升。”苏俊杰表示,以美国为例,过去的20年ETF管理费下降了约50%,但管理规模增长了3倍以上。

新天地 发展空间依然广阔

大风起兮云飞扬。在业内人士眼里,未来ETF发展空间依然广阔。

苏俊杰表示,从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,国内指数基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。以ETF为例,截至6月底,美国的ETF产品数量超过3400只,而我国的ETF产品数量还不到1000只。从产品种类来看,我国的宽基、行业等产品供给相对充足,而策略、风格、海外股票、商品、另类资产等指数产品的供给仍然不足。

从产品细分类型来看,哪些产品的发展潜力更大?苏俊杰表示,虽然宽基指数产品已经成为规模最大的产品类别,但从产品承载力和潜在规模空间等角度来看,宽基指数的规模潜力仍然最大。从国内投资者偏好和中国的产业优势等角度来看,行业主题类产品有望继续高速发展;风格策略类产品和海外股票指数近两年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,但供给仍相对不足,未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。

ETF规模的不断增长,对公司基础设施、团队建设、投资者服务都带来很大的挑战,基金公司该如何应对?

许之彦表示,这需要在产品创新、策略指数、差异化布局上不断努力,同时还要有完整的投教服务体系,借助资产配置框架,从资产端出发,加大对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服务,并通过大量的直播进行投教服务。

面对不断增多的指数产品和愈发细分的品类,多位业内人士表示,未来基金公司可借助指数基金,帮助投资者构建资产配置组合。

MACD金叉信号形成,这些股涨势不错!
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
责任编辑:郝欣煜